在经历中兴事件以前,我们一直生活在方便快捷的环境中,科技给予人们越来越多的智能与便捷;但一场贸易战夺走了大量的国民信心,为人们带来便捷生活的核心-芯片的使用受到了制约,单片机解密小编了解到,长期以来,半导体领域一直是我们的一块“芯病”,那么与日韩相比,中国芯片技术究竟差在了哪里呢?
单片机解密芯片制造,中国错过了什么
对于半导体行业的人来说,相信大家对于摩尔定律都有一定的了解,这位老人预言,每隔12个月,相同面积的芯片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就能增加一倍,制造成本则减少50%。在单片机解密小编看来,这是一个烂大街的定律,具体到普通的现实生活就是:几乎每个人都拥有了一台“可以装在口袋里”的电脑,现代智能手机已经能轻松实现多任务处理,连一些高精度运算、大型的网络游戏都能频繁地出现在手机上,事实上,正是芯片技术的进步,才能让我们把越来越的生活塞入到这块4~5英寸又薄薄的手机内,连同WIFI、存储、云端技术的发展,我们再也不用担心“记忆体”不够用了,更不会出现“汗牛充栋”式的典故。
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,我们在芯片的使用上都不是自己“制造”,中国是最大的半导体进口国家,我们只是持续的“花钱买便利”,而不是“靠智慧创造便利”,以至于在经历中兴事件时我们会显得如此的被动也无可奈何。
而相对于韩国来讲,三星前任董事长李健熙看准芯片市场发展前景,在尖端光刻机的购买使用上获得了先天的优势,且现如今的三星可实现自己自足,在芯片技术等方面获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。
日本在芯片技术上也具有诸多的优势,据说当年美国之所以能赢得海湾战争,正是因采用了日本的芯片技术,中国唯一的芯片自尊华为麒麟芯片也大抵依托于日本芯片技术,遗憾的是,日本企业受限于古老文化,经营策略非常不灵活,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企业濒临倒闭,难怪有位中国企业家毫不避讳地说:如果想要技术,那就去日本买,那里有着大量技术优秀却即将破产的企业,不得不说,日本人不够灵活的经营手段,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芯片技术的发展。
而对于中国芯片技术而言,我们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较大,因此中国芯片技术只能有节奏的追赶;在芯片解密小编看来,从宏观角度来讲,或许中兴事件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坏事,至少我们已经看清了目前我国半导体的发展现状,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,我们才能更好的进步。
单片机解密小编认为,正所谓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寒,我们已经错过了芯片发展的最佳时机,在智能芯片领域,中国芯更应稳扎稳打,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中国芯,有节奏地追赶,才不至于在万物联网、遍地需要芯片的时代受制于人,毕竟留给我们出错的机会不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