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有关“谷歌回归中国”的消息又在科技圈刷了屏。和过去8年来,任何一次谷歌要回归的传言一样,言之凿凿者都列举了不少让人不得不相信的理由。比如这一次,是谷歌在产品层面进行了准备。
据国外媒体 Intercept 报道,谷歌从去年初开始,推出了一个代号为Dragonfly(蜻蜓)的计划,根据该计划谷歌打算推出符合中国法律规定的搜索引擎,不仅会封锁相关的非法网站,同时也会对搜索结果进行过滤。不仅如此,据说谷歌还开发了两版订制的安卓APP ,分别名为“Maotai”和“Longfei”,并已经向中国政府展示过。
消息传得是有板有眼,但是很快就被当头一棒。8月2日,芯片解密小编据相关消息了解到,有关谷歌或重返中国的传闻并不属实。说实话,出现这样的“否定”笔者并不感到意外,因为8年来谷歌难以重返中国,并不是因为商业竞争的保护,也不是中国在经济上不够开明、开放。商业和经济是没有门槛,或者说只有低门槛的,真正围墙高筑的是军事保护和国家安全。
很大程度上,让谷歌难以回归中国的,是军事防御、国家安全以及国家利益。而且可以预测,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发达,越来越往纵深发展,谷歌回归中国就越发遥遥无期。
人工智能越发达,国家安全保卫战越严峻?
众所周知,如今人工智能已然成为了移动互联网之后的下一个时代。此前无论是“互联网+”还是“+互联网”,如今都慢慢开始变成了“人工智能+”或者“+人工智能”。人工智能正在迅速解构和结构工业、商业、社会、文化、民生等各个领域,当然也包括军事和国家安全。一定程度上,甚至可以说,人工智能越发达,国家安全的保卫战,就越发严峻。
其实,在保卫国家安全方面,也不光光是中国、英国、德国、印度等政府在防范美国的谷歌等企业,美国也在防范中国等国家的企业。最近就有媒体报道称,美国东部时间8月1日起,美国商务部会以国家安全和外交利益为由,将44家中国企业(8家单位及其36家附属机构)列入出口管制清单,实施技术封锁。
并非杞人忧天,危险已从想象走向现实
看到这,也许有人会说了,你说的这些都是想象中的,都是对未来的担忧,现实并非如此。错了,以上种种,并非笔者在杞人忧天,实际上类似的危险,已经从想象走进现实。
今年5月,谷歌与美国国防部在Maven项目的合作遭到了谷歌内部员工的联名抵制。据了解,与谷歌合作的Maven项目主要是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、机器学习技术等,在无人机拍摄的视频中辨别物体,自动探测和识别各种目标,Maven项目也能够用于追踪目标人物,从而减轻军事分析员的工作负担。
虽说这一项目遭遇到有正义感谷歌员工的抵制,但是人工智能可以广泛用于军事行为,也被彰显无遗。谷歌这种“外籍”身份,加之和五角大楼走得过近,以及对军事项目板上钉钉的参与经历,将会让中国政府对其更加担忧,回归之路更是遥遥无期。